“青联世界·遇见苏州”系列活动启动,中外青年共绣文化纽带
为讲好苏州故事,传播江南文化,4月12日,由苏州市青年联合会、苏州工业园区外事办公室主办,苏州工业园区团工委、国际融合服务中心承办的“青联世界·遇见苏州”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活动在姚建萍刺绣艺术品牌馆圆满举办。团市委副书记刘飞,苏州工业园区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李
为讲好苏州故事,传播江南文化,4月12日,由苏州市青年联合会、苏州工业园区外事办公室主办,苏州工业园区团工委、国际融合服务中心承办的“青联世界·遇见苏州”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活动在姚建萍刺绣艺术品牌馆圆满举办。团市委副书记刘飞,苏州工业园区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李
活动由苏州市青年联合会、园区外事办公室主办,园区团工委、国际融合服务中心承办。来自多个国家的中外青年齐聚金鸡湖畔,以苏绣为媒,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共同编织国际青年友好型城市的文化纽带。
4月4日上午,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国际交流、文化联盟主席;香港国际投资总会副主席、2025大阪世博绿色品牌国际论坛联席主席樊勇新—行应邀赴苏州“姚建萍刺绣艺术馆”考察,著名苏绣艺术家,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任
4月4日上午,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国际交流、文化联盟主席;香港国际投资总会副主席、2025大阪世博绿色品牌国际论坛联席主席樊勇新—行应邀赴苏州“姚建萍刺绣艺术馆”考察,著名苏绣艺术家,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任
"所以,此刻问题直截了当的,就是东方化可否翻身成为一种世界文化?如果不能成为世界文化则根本不能存在;若仍可以存在,当然不能仅只使用于中国,而须成为世界文化。"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苏州高新区镇湖刺绣研究所艺术总监姚建萍将目光聚焦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态传承,推动中国传统刺绣技艺整体性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候选项目,促进刺绣类非遗以“国绣”品牌形象走向世界。
不久前,我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一则苏绣短视频,线作丹青针作笔,尽显东方美学意蕴,传播量超37万次,有外国网友留言“令人叹为观止”。这是近年来苏绣在传承中创新的生动缩影。
不久前,我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一则苏绣短视频,线作丹青针作笔,尽显东方美学意蕴,传播量超37万次,有外国网友留言“令人叹为观止”。这是近年来苏绣在传承中创新的生动缩影。
非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活态基因库,承载着民族记忆与精神密码。随着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冲击,非遗保护已从“抢救式留存”迈向“创新性激活”的新阶段。2025年,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到实践,非遗保护呈现出多维度的系统性探索,其核心逻辑可归结为“立法护航、跨界赋能、人才造血
春苗逢雨,万物萌新,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约而至。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在此背景下召开的两会,承载着全国人民的热切期待。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中国刺绣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建议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姚建萍和成新湘两位全国人大代表走访四大名绣产地进行调研,目睹了众多刺绣工坊面临被机器刺绣挤占市场而黯然转行等困境,却也发现许多地方的刺绣从业者也在借助AI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提到苏州,人们自然会想到园林、昆曲、苏绣等鲜明的文化符号。如何擦亮这些文化符号,让“老面孔”焕发“新光彩”,更好地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近日,全
“在履职和传承实践中,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传统文化要在时代的浪潮中蓬勃生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来自云南的“95后”姑娘杨钰尼在“委员通道”上分享了从事非遗工作的感悟,青年与非遗“双向奔赴”的故事打动了荧屏前的观众。
刚刚过去的蛇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随着“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共有44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当下,中国“非遗热”持续升温。如何让“非遗
女性代表委员们以饱满热情和专业视角履职尽责、建言献策。她们立足自身领域,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贡献智慧,用行动诠释着责任担当。住苏代表委员中,全国人大代表姚建萍与苏绣结缘近50年。她躬身力行,不断促进刺绣类非遗以“针尖上的中华国粹”的品牌形象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
2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公布一批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典型案例。澎湃新闻注意到,此次发布的10个案例涵盖了推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交通物流降本增效、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加强特定群体权益保障、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