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访日文献、冯其庸题字等亮相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展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在戏曲、音乐、美术等多个艺术领域的珍贵收藏成果,包括清代戏衣、梅兰芳访日文献、冯其庸题字等。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以历史性、学术性和艺术性为标准,共获藏911种2453件藏品。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在戏曲、音乐、美术等多个艺术领域的珍贵收藏成果,包括清代戏衣、梅兰芳访日文献、冯其庸题字等。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以历史性、学术性和艺术性为标准,共获藏911种2453件藏品。
制砖工在茅草棚下劳作,旁边是他的手推车。这幅版画出自一位佚名艺术家之手,创作于1827年。
在媒介深度变革和AI等新技术深度赋能下,电视艺术的未来走向何方?如何与文旅等领域跨界融通?4月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第58期影视大讲堂“电视的未来:媒介、影像、文旅的融合与大视听格局”在京举办。研讨会特邀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董涛,
工笔画,亦称“细笔画”,特指精谨细腻的中国画技法,重线条、色彩和装饰性是其三大特征。工笔画是中国的传统画种,在先秦时期的绘画中初现端倪,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张萱《捣练图》、周昉《簪花仕女图》展示了工笔人物画的空前鼎盛。
在这个影视作品可以称作“泛滥”的时代,短视频与流媒体平台将人们的碎片时间席卷一空,戏剧似乎成了一种“小众文化”。但2024年,戏剧迎来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话剧《魔幻时刻》《清明上河图密码》火爆全国,融入电影视效与现代悬疑叙事,斩获豆瓣评分9.0和8.9的佳绩。中
荣宝斋是百年中华老字号,始建于1672年,至今已350余年,历程璀璨。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荣宝斋诚信经营,在时代中引领艺术市场潮流,成为艺术品经营的领军企业和金字招牌。荣宝斋被誉为“书画家之家”,多年来与广大书画家翰墨结缘,在艺术品经营过
2025年3月14至16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专业研究生导师李树峰、阳丽君带领部分研一、研二的专业硕士7名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响沙湾旅游景区开展创作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内蒙古摄影家李恩中发起,小米影像和响沙湾旅游景区支持,7名研究生与响沙湾旅游景区7名员工创新性
方坤 中国画家。大学学历,九十年代末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专业。现为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贵州省政协第十二、十三届特邀委员,李可染画院、广州画院特聘画家。
宋画,是中国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宗白华先生曾说:“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雕塑、建筑)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往往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包含……因此各门艺术在美感特殊性方面,往往可以找到许多相同之处或相通之处。
为发挥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科齐全、高端人才荟萃优势,“中国艺术研究院名家讲坛”积极推广学术、创作成果,努力扩大文化艺术传播范围,有效发挥和拓展研究院在文化艺术领域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的功能,切实推进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级文化艺术高端智库建设。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文科,围绕如何借助网络直播提升传统艺术传播提出了多项建议。他建议应鼓励院团、剧团等专业机构试水直播,让高品质的传统文化、高水准的演出获得更多曝光,引导网络文艺走向。
母亲的生地位于中原腹地两条河流伊河、洛河之间的乡村(洛阳市佃庄镇),在这片宽广的生命天地之间,母系家族扎根于此,血缘流动于此,塑造了中原女性质朴、强壮的性格。两年前母亲重病,牵动了家族每个人的心。在她与疾病和解、奇迹般康复的过程中,母亲坚韧的生命力和母系家族中
互联网的冲击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 “青年人”这一活跃的群体,生活在东北小镇的青年人也随着新型城镇建设的热潮逐步进入大众视野。通过对东北地区小城镇经济及青年人生活状况进行深入调研,我最终选择以家乡小镇作为拍摄切口。作品以纪实摄影的方式,遴选几组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