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共筑“兴农路”:走出大山的他回乡打造电商小镇
他不顾身边人反对,回乡开起了网店,主营阳荷、百合、芋头等当地特色山货,当年销售额就达到400万元。但是,山货的数量跟不上消费需求,种类、品质也不够稳定,他决定联合农户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
他不顾身边人反对,回乡开起了网店,主营阳荷、百合、芋头等当地特色山货,当年销售额就达到400万元。但是,山货的数量跟不上消费需求,种类、品质也不够稳定,他决定联合农户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
盛夏时节,水稻育秧正忙。在湖北省孝昌县邹岗镇群爱村,成片的秧盘铺成碧毯。41岁的“新农人”付鹏程挽起裤管,趿着凉鞋踩进秧田,每走几步便俯身从水里抓起一把太子稻秧苗仔细查看。“你看这根须像蛛网一样密,长得比往年都壮实,再养几天就能插秧了。”
在江苏南通如东县大豫镇西兰花装运现场,焱丰家庭农场负责人徐小燕正通过直播向粉丝们展示当天的工作:“这批货发往线上平台,价格不高,但质量把控始终是第一位的。”如今,每天直播分享农场动态,已成为徐小燕的日常。
如何解决村集体经济市场活力不足、运营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近年来,四川宜宾市围绕严格选人、精准派人、高效用人,探索从国企干部人才中选派职业经理人,化身新农人,拓宽兴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