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自构建三维锂合金层,实现锂金属软包电池的优异快充性能
锂金属凭借 3860 mAh/g 的理论比容量和 -3.04 V 的低电极电势,被视为实现 500 Wh/kg 以上能量密度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然而,传统平面锂箔电极的电化学反应活性面积有限、锂成核过电位高,且反应活性位点匮乏,导致锂沉积时锂离子局部富集、极化
锂金属凭借 3860 mAh/g 的理论比容量和 -3.04 V 的低电极电势,被视为实现 500 Wh/kg 以上能量密度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然而,传统平面锂箔电极的电化学反应活性面积有限、锂成核过电位高,且反应活性位点匮乏,导致锂沉积时锂离子局部富集、极化
目前实用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从1991年的180 Wh kg-1发展到现在的250 Wh kg-1左右。并且研究人员正在尝试使用锂金属负极来增加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用锂金属作为负极来构建锂金属二次电池由于锂金属具有活性的化学性质(极强的还原性),在充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