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

晚清洋务运动,如何影响近代中国?

将1861年总理事务衙门的设立视为洋务运动的发端,这一时刻标志着中国人开始平心静气地正视一个崭新的世界秩序。在此之前,我们不愿承认“天朝”制度之外尚存在其他制度。即便如此,我们对此仍持有一种俯瞰的姿态。洋务运动的核心议题是如何使中国免受外国欺凌,最终聚焦于解决

晚清 左宗棠 北洋 李鸿章 沈葆桢 2025-04-11 07:49  1

美国副总统万斯说我们是乡巴佬,但现在的美国更像乡巴佬

美国副总统万斯近日在国会听证会上将中国民众称为"乡巴佬",但是有意思的是,万斯这种气急败坏的言论不仅没有让我们觉得愤怒,而且我们甚至觉得他很可怜。那就是一个大国副总统在面对中国毫无办法时候的无能狂怒而已。我忽然就明白了,我们面对万斯这种侮辱云淡风轻的感觉其实就

美国 万斯 李鸿章 美国副总统 美国副总统万斯 2025-04-09 19:58  1

左宗棠后人也有不肖子孙、与李鸿章家相比,已学到曾国藩家风精粹

1953年天寒地冻的早上,浪荡公子李国烋彷徨又彷徨,在芜湖跳塘自杀,但又被路人救起,被送回难兄难弟左巨生的破屋里。受寒发烧,左巨生跟他一样,富贵公子哥过来人,不会照顾人,可还欠他十石大米都还不起的左巨生压根儿请不起大夫给他看病,只能摸着他发烫的额头发愁。在李国

家风 左宗棠 曾国藩 李鸿章 家风精粹 2025-04-10 08:57  1

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压垮帝国脊梁——《辛丑条约》背后的故事

1900年盛夏的北京城热浪滚滚,菜市口刑场上的血迹未干,又一波裹着红头巾的义和团民扛着大刀长矛涌向使馆区。18岁的学徒赵三宝挤在人群里,他听说洋人的子弹打不穿"神功护体",却亲眼看着大师兄在冲锋时被机枪扫成血葫芦。这场以"扶清灭洋"为旗号的农民运动,在端郡王载

白银 外务部 李鸿章 辛丑条约 克林德 2025-04-06 20:07  2

清朝官员为何可以向朝廷借钱?李鸿章曾因拖欠13万两被罚俸27个月

1843年,两江总督耆英为筹措军费,向户部借款50万两白银,承诺“三年偿清”。直至1850年道光帝驾崩,这笔款项仍未归还,最终以“剿匪损耗”名义核销。此类案例在清代绝非孤例,从康熙朝至清末,官员向国库借款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制度体系,其运作逻辑与后果深刻折射出清朝

清朝 李鸿章 清朝官员 朝廷 彭泽益 2025-04-06 16:21  3

甲午谈判时,李鸿章在日本被打了一枪,日本人为何十分害怕?

世人皆知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后赴日谈判时遭遇刺杀,却不知这一枪不仅没有让日本人扬眉吐气,反而让他们惶恐不安。当时的情形颇为蹊跷:李鸿章脸上挨了一枪,日本天皇不但派出御医亲自照料,更是将谈判地点从下关的一间普通旅馆,改到了装修豪华的春帆楼。日本政府更是一改此前的倨傲

日本 日本人 李鸿章 甲午 李经方 2025-01-13 11:28  2

比起李鸿章,自称“裱糊匠”的荣禄才是大清帝国最后的良心和底线

《走向共和》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广泛的热议和好评,被观众评为国产历史剧的巅峰之作,某瓣评分至今都高达9.6分,可谓是火得一塌糊涂!剧中,由于“慈禧太后”、“李鸿章”和“袁世凯”等人物的演绎过于大胆,终于引起一些专家学者的诟病,最终难逃被雪藏的厄运。​​​​

底线 良心 荣禄 裱糊匠 李鸿章 2025-04-01 07:46  4

李鸿章与翁同龢明争暗斗

李鸿章为了购置新式战舰,提升水师战力,多次向朝廷呈递奏请,言辞恳切,条理分明,详细阐述了购置先进船械对于海防的重要性。然而,政府方面却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有时候,他反复恳请,好不容易等来的批复,也不过是十中准一二。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们,总是轻易地抛出 “帑绌”

李鸿章 翁同龢 翁同书 孙家泰 苗沛霖 2025-03-27 16:53  3

他是美国雇佣兵,为清朝、太平军效力,后被李鸿章干掉

自从《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逐渐成为外国冒险家们的乐园,形形色色的人们来到这里,寻找升官发财的机会。清朝与太平天国之间的战争,让这些外国人有了“用武之地”。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美国雇佣兵的经历十分特殊,他先为清朝效力,后却投奔太平军,最后被李鸿章干掉。那么,这个

清朝 雇佣兵 李鸿章 太平军 白齐文 2025-03-21 05:34  4

李鸿章纽约行:一个70岁老人的震撼与无力

1896年8月28日,当74岁的李鸿章踏上纽约港时,他或许没想到,自己会以这样一种方式被载入史册:他是第一个以“大清帝国特使”身份访问美国的中国高官,也是第一批直面工业文明冲击的东方官僚。这趟旅程,既是一次外交突围,也是一次文明碾压下的精神酷刑。

老人 震撼 纽约 黄马褂 李鸿章 2025-02-26 10:0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