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贤||读高致香的社会来信前言
我录完胞兄高致香的《万金集》里的240余封家书之后,我侄女高飞又找出她爸爸收到的书法单位及其业界之名人给他的来信或复信(他写给对方和回复对方的信都没有,说明民间写信不留底的共性)。我又将这些来信抄录下来留个电子稿本给侄儿侄女们留个纪念后再把这些信件一起捐赠予中
我录完胞兄高致香的《万金集》里的240余封家书之后,我侄女高飞又找出她爸爸收到的书法单位及其业界之名人给他的来信或复信(他写给对方和回复对方的信都没有,说明民间写信不留底的共性)。我又将这些来信抄录下来留个电子稿本给侄儿侄女们留个纪念后再把这些信件一起捐赠予中
2004年使用电脑写作之前,我已经发表几千篇作品,但是除了极少一部分收入几个文集的文艺性较强的录入电子文本外,还有几千篇历史价值较高的新闻都没有录入。我的剪贴本也未剪全,难保长久。
2004年使用电脑写作之前,我已经发表几千篇作品,但是除了极少一部分收入几个文集的文艺性较强的录入电子文本外,还有几千篇历史价值较高的新闻都没有录入。我的剪贴本也未剪全,难保长久。
自我简介:高致贤,汉族,1937生,博名贵州高致贤;贵州省大方县人,作家、记者,曾在本县任过教师,宣传、青年、文化、文物专干,党政秘书,专职记者,主持县文联工作的副主席,政协常委等。
新华网北京3月20日发表了《专家呼吁我国应抓紧对民间家书进行抢救性收集》信息:“家书与档案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相关专家提出,家书是我国民间记忆的丰富记录,反映了人民和国家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应抓紧进行抢救性收集。读来很有同感,深受启迪
记得有句名言:“越是地方性就越有民族性,越具民族性就越见世界性”。《索马的故乡》(见附件1)是为了宣传我的家乡——贵州大方而作的,应该是一首颇具地方性的歌词。大方论坛公开征求意见。作为大方人的一员,我认真读了这首歌词,有一点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