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平:希望“以人弘书”,而不是“以书弘人”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历代书法资料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中国书协理事、广东省书协副主席。其书学研究三次获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创作也备受肯定。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历代书法资料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中国书协理事、广东省书协副主席。其书学研究三次获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创作也备受肯定。
于安澜(1902—1999.8),原名海晏,字安澜,后以字行,男,汉族,河南滑县人。先后求学于河南汲县省立十二中学,中州大学预科继入该校中文系,毕业后任师范学校教师年余,后考入北京私立燕京大学研究院专攻文学、声韵学。1949年后定居开封,执教于河南大学。自幼喜
于安澜(1902—1999.8),原名海晏,字安澜,后以字行,男,汉族,河南滑县人。先后求学于河南汲县省立十二中学,中州大学预科继入该校中文系,毕业后任师范学校教师年余,后考入北京私立燕京大学研究院专攻文学、声韵学。1949年后定居开封,执教于河南大学。自幼喜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的"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是理解中国书法美学本质的核心命题。这一论断将书法艺术的终极境界归结为与自然妙有的冥合,超越了单纯技法层面的讨论,直指艺术创造与天地自然的内在关联。在当代艺术理论中重新审视这一命题,不仅能够揭示传统书学的深
包慎伯之论行间,譬以祖父子孙参差道行,使人自知其为家族,可谓妙喻。盖祖父子孙未必无长短肥瘦,亦未必定有长短肥瘦,然神气则必有相肖者。故余复申之曰:作行、草当以每字为点画,而以行幅为一字也。夫真书之佳者,其笔画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病短;行、草之佳者,每字大
杨墨纯先生的书法贡献确实是时代意想不到的。他通过创立新的书法学科和书体,为中国书法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近日,不少网友早上打开手机“批奏折”(刷短视频)的时候,突然发现刷到外国博主的概率越来越高,如果要是给其中一个外国博主的视频点赞,接下来的十个视频,可能有七八个都是外国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