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这一跪,看哭了多少中国人
救了南京同胞25万人,临离开中国时,还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哭着跪了下来。
救了南京同胞25万人,临离开中国时,还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哭着跪了下来。
1937年的南京,硝烟弥漫,血流成河。日军的铁蹄无情地践踏着这座古老的城市,无数无辜的中国百姓在枪林弹雨中丧生。然而,在这段黑暗的历史中,却有一束人性的光辉穿透阴霾,照亮了无数生命的希望之路。这就是德国人约翰·拉贝和他的英雄事迹。
短短几天后,在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包括3万只口罩、620瓶抗疫药品和200套防护服在内的抗疫物资被送到了托马斯·拉贝的手里,而且全部是免费赠予的。
在德国柏林西郊的墓园中,雨丝缠绕着一座静默的墓碑。碑上浮雕的面容,目光深远,似在穿越历史风尘,凝望东方——那是约翰·拉贝,那个在南京最黑暗的岁月里挺身而出的德国人。
在德国柏林西郊的墓园中,立着一座静默的墓碑。碑上浮雕的面容,目光深远,似在穿越历史风尘,凝望东方——那是约翰·拉贝,那个在南京最黑暗的岁月里挺身而出的德国人。
面带微笑,内地里的灵魂却面目狰狞!84年前,一个个南京人倒下,尸骨渐成山,血流满山河,不论是看文献记载还是当时留存下来的图片,都让人心痛不已,也胆寒不已!南京大屠杀是当时南京人的噩梦,是整个中国的痛。而日军的残酷面目有多惹人憎恨,那些国际友人对南京人伸出的援手
1948年的柏林街头,寒风卷着枯叶扫过瓦砾堆。63岁的约翰·拉贝裹紧破旧的外套,颤抖着拆开一封来自东方的信件。当2000美元汇款单滑落掌心时,这个蜷缩在废墟间的老人突然跪倒在地,泪水洇湿了"中国南京"的邮戳——这是他用半生守护的城市,在时隔十年后,穿越半个地球
1937年,拉贝在中国危难之际伸出援手,救助25万中国人的性命。
首先感谢小伙伴的阅读,欢迎大家进行点赞、关注、收藏。小编在此也祝大家日进斗金、财源滚滚。
迪士尼出品的《白雪公主》是一部斥巨资打造的经典童话真人翻拍版。本周末,这部影片在国内票房仅收获 4300 万美元,表现平平,而影片此前还陷入了一系列争议之中。
2006年,袁隆平团队带着种子来到这里时,迎接他们的是怀疑的目光——当地人把杂交水稻称为"魔稻",认为这是"不可想象的奇迹"。
2004年,张纯如追悼会上最后的留影,这是她的遗容。张纯如安静地躺在棺椁里,好像熟睡了一样,永远地长眠了。站在张纯如身边的是她的丈夫布瑞特·道格拉斯,左边的三人是张纯如的父母和弟弟,他们是张纯如生前最亲近的人,前来送张纯如最后一程。
一本《对话拉贝》书籍、多款“重走安全区”系列文创、一张张国家级奖状……日前在南京大学“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的成果汇报会上,团队从诞生到发展的收获吸引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关注。今年推出的这本《对话拉贝》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托马斯·拉贝教授是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德国生殖与妇科内分泌学会前主席,其祖父约翰·拉贝于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同其他在华国际人士设立了“南京安全区”,为身处绝境的中国难民提供了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