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齐鲁巧娘”:巧手织出新生活
“这是结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山东手造中心的“齐鲁巧娘”非遗创意工坊里,品牌创始人尹崇芹一边展示手中精巧的香囊,一边耐心地向三位中学生讲解绳结的由来与寓意。眼神温和,语气坚定——这门技艺,源远流长,也能生金。
“这是结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山东手造中心的“齐鲁巧娘”非遗创意工坊里,品牌创始人尹崇芹一边展示手中精巧的香囊,一边耐心地向三位中学生讲解绳结的由来与寓意。眼神温和,语气坚定——这门技艺,源远流长,也能生金。
“有了这个机器,秸秆不用烧,每吨还能卖500多元。”看着自家田里的秸秆被回收处理,农户韩锋高兴地说:“秸秆打捆后再利用,不仅‘变废为宝’,也有利于我们接下来的翻耕播种。”
劳动节清晨的狼牙山景区,王雅楠看着检票口汹涌的人潮皱了皱眉。她警服第二颗纽扣别着微型执法记录仪,这是七年户籍民警生涯养成的习惯——当年处理拆迁纠纷时,有个老太曾咬定警察撕了她家房本。
可能是经常办家长里短、街头巷尾的案子,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柳青法庭严文清法官给人的感觉总是特别温暖。除了开庭办案,严文清更喜欢到社区里转转,通过和居民聊天寻找解决纠纷的“秘诀”。每到一处,常有照看孩子的大妈主动打招呼:“小严法官又来啦,快给我们讲讲最近又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