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湖新语】渤海湾畔夏收记:滨州田野里的传统与新生
六月的渤海湾风带着麦香,吹过滨州沾化区下洼镇的枣林间——这里的麦田与冬枣园交错相依,收割机的轰鸣与枣农修剪枝条的咔嚓声,正合奏着一曲独特的“三夏”交响。当齐鲁大地进入夏收大忙,这座黄河三角洲的农业重镇,正用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碰撞出别样的丰收图景。
六月的渤海湾风带着麦香,吹过滨州沾化区下洼镇的枣林间——这里的麦田与冬枣园交错相依,收割机的轰鸣与枣农修剪枝条的咔嚓声,正合奏着一曲独特的“三夏”交响。当齐鲁大地进入夏收大忙,这座黄河三角洲的农业重镇,正用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碰撞出别样的丰收图景。
今年麦收山东省邹平市焦桥镇"北斗星动能"科技示范无人农场进行无人农机协同麦收作业,由北斗导航、卫星遥感以及天通卫星通信技术助力无人联合收割机进行麦收和无人运输,并进行了玉米播种高效快速。
我是一株小麦,生长在邹平市焦桥镇无人农场。从小我就觉得,自己和别处田里的麦麦们不太一样。在这里呀,很少能见到农民伯伯。从我在松软的泥土里探出头,到喝饱水、晒足太阳,再到最后金灿灿地成熟,全都是由一群“钢铁伙伴”在照顾我!它们可厉害啦!
眼下,山东6000多万亩小麦已进入机收高峰期,齐鲁大地一派丰收景象。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截至6月9日,全省小麦已收3075.1万亩、约占应收面积的50.8%;全省玉米已播1266.9万亩、约占应播面积的23.1%。
仲夏时节,位于邹平市焦桥镇的无人农场里,山东省农科院小麦新品种观摩会正在进行。烈日下,山东省农科院旗下济麦、鲁研系列小麦家族的新星们恣意舒展,一颗颗麦穗正铆足力气充实丰盈,向着丰收冲刺生长。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5月20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新品种观摩暨科技助力小麦单产提升推进会在邹平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党委书记、小麦国家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市委书记宋永祥,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