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伟:陶之夭夭:我与陶片的不解之缘
1986年,我刚入北大考古系。考古学通论的新石器时代部分,由严文明和张江凯等几位先生教授。印象最深的,是每位先生在黑板上娴熟地画出各式各样的陶器,讲述纷繁复杂的类型学。考试前,最让人头疼的,是记住各文化的典型陶器。1988年秋天,在山西侯马曲村,第一次田野实习
1986年,我刚入北大考古系。考古学通论的新石器时代部分,由严文明和张江凯等几位先生教授。印象最深的,是每位先生在黑板上娴熟地画出各式各样的陶器,讲述纷繁复杂的类型学。考试前,最让人头疼的,是记住各文化的典型陶器。1988年秋天,在山西侯马曲村,第一次田野实习
白陶的出现时期非常早,并且主要流行于史前时期。进入夏商时期,两个核心区的白陶基本不见,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则在海岱白陶文化的强烈影响下进一步发展,成为白陶的生产和使用中心,白陶器类与功能逐渐丰富,直至殷墟文化后期才衰落。此后,白陶在汉晋时期的环渤海地区一度短暂复
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湖湘一万年》(第一季)依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湖南考古的重大研究成果、最新发现,以《稻作之源》《凤起沅湘》《众城之祖》《南疆古国》《青铜迷踪》等5集,进一步回答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的演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