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一首清明的诗,清新脱俗让人沉醉,愿读过的人青春常驻
人间四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一个春雨纷纷、思念纷纷的时节,也是一个适合踏青赏春的最好时节。此时,不如放下繁忙的工作,走进大自然,去感受春天的气息,也让我们疲惫的身心得到片刻的治愈和放松。
人间四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一个春雨纷纷、思念纷纷的时节,也是一个适合踏青赏春的最好时节。此时,不如放下繁忙的工作,走进大自然,去感受春天的气息,也让我们疲惫的身心得到片刻的治愈和放松。
央视这部新出品的纪录片《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就把语文课本里李白、杜甫、孟浩然等11位唐朝诗人的人生经历,一一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公元755年,即安史之乱头一年,年57岁的王昌龄得知了安禄山造反的消息。此时的他已被贬龙标达8年之久,没错,这里的“龙标”,正是他的好友李白为他所写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里的“龙标”。
在李白生活的那个时代,当时的文艺界,没几个不知道李白的,他属于网红诗人。对于其他诗人,他基本上属于翻白眼或者斜着眼看人的类型,因为根本就瞧不上啊。
他是盛唐最魔幻的斜杠青年,写诗能成爆款,隐居能上热搜,连皇帝都为他改行程。李白追着喊“爱豆”,王维抢着当知己,可这位顶流诗人偏偏把人生玩成了连续剧:考场罢考、御前怼老板、酒桌吃死自己。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个让朋友圈集体破防的叛逆文青,如何用任性操作把自己活成千
近日,《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完播。在传统文化类节目同质化严重的当下,《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通过严谨的文本考据与技术赋能,构建起一套独特的文化阐释体系。节目以十余位唐代诗人的生命轨迹为经纬,在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的平衡中,探索出传统文化现代传播的新范式。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美丽的季节,现代社会我们有照相机,有手机录像,可以将春天留下。然而在古代没有电子设备,但古人却把春天的美好通过文笔呈现给后人。他们的笔墨不次于录像机,反而增添了许多浪漫和唯美的色彩。春天的细雨,在诗人的笔下不是湿漉漉的,而是带着书香气,带着诗
当现代人还在为早高峰堵车焦虑时,唐朝“佛系诗人”孟浩然早已在岘山顶参透人生密码。一首《与诸子登岘山》,开篇就甩出“人事有代谢”的宇宙级金句,结尾用“读罢泪沾襟”的催泪弹,把王维听哭、让李白失眠,原来最懂打工人痛点的,竟是千年前的襄阳社恐大叔。
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有些人会陪伴你一生,而有些人只是生命的过客。时光匆匆,因为一首诗邂逅一个人,如沐春风,不管你留下过什么,只希望我转身时还能遇见你。
在唐朝那个诗意盎然的时代,有一位诗人,他的一生如同行云流水,不羁而自由,他的诗如同山间清风,清新而自然。他就是孟浩然,一位以山水田园为伴,以诗酒为友的逍遥诗人。今天,让我们随着孟浩然的脚步,走进《宿建德江》,探寻那孤舟夜泊背后的故事与心灵之旅。
唐诗中渗透着大量的唐朝信息,涉及到社会风貌、政治变迁、经济发展、多元文化、军事战争、诗人命运、气候与环境等众多领域,是解读唐人与唐朝兴衰起落的文化密码。
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里,年轻时期的李白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潇洒不羁的不世天才。
这求人的事情,还真不好办。看人脸色不说,指不定你点头哈腰老半天,这事情还办不成,碰一鼻子灰。
这求人的事情,还真不好办。看人脸色不说,指不定你点头哈腰老半天,这事情还办不成,碰一鼻子灰。
00:00专题节目-1未开始00:26美美与共-和美之歌2未开始01:56晚间新闻未开始往期视频02:27大唐诗人传-孟浩然MV未开始02:33今日说法-2024-335未开始往期视频03:03精彩一刻-不如去看一棵树2未开始03:08人与自然-20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