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孤独症日 | 点亮星空,与爱同行
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精神病学家欧·坎纳(Leo Kanner)首次提出了孤独症的概念,并将其命名为"早期婴儿孤独症( Infantile Autism )"。
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精神病学家欧·坎纳(Leo Kanner)首次提出了孤独症的概念,并将其命名为"早期婴儿孤独症( Infantile Autism )"。
孤独症,影响着我国数以万计的儿童及其家庭,这些年来孤独症已经越来越被民众关注,也越来越为政府重视。《2024年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Ⅴ)》显示,全国6-12岁孤独症儿童的出现率为0.7%,保守估计全国0-14岁孤独症儿童约200万,且每年新增约1
他们就像夜空中孤独的星辰,虽在黑暗中独自闪烁,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他们,就是自闭症儿童。
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主题是“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这一主题不仅彰显了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深切关注,更预示着我们将共同努力,从“救助”转向“赋能”,全面推进孤独症人士的成长与发展。
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会议决定,从2008年起,将每年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旨在提高人们对自闭症患儿的关注。2025年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自闭症日,今年的主题是:“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
主要表现为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可伴有癫痫、智力低下等。可简单理解为不看、不应、不指、不语、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