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登革热,防范花蚊子!专家教你四招除“老窝”
防控登革热疫情需全民参与,通过“防输入、清蚊媒、早识别、快处置”的综合措施,降低大规模流行风险。公众应掌握防护知识,尤其重视旅行防护和家庭灭蚊,共同筑牢健康防线。
防控登革热疫情需全民参与,通过“防输入、清蚊媒、早识别、快处置”的综合措施,降低大规模流行风险。公众应掌握防护知识,尤其重视旅行防护和家庭灭蚊,共同筑牢健康防线。
夏天快到了,你是不是跟我一样,最烦的就是蚊子呢?如果你刚好是那个一屋子里最受蚊子青睐的“幸运儿”,那你有没有在午夜顶着黑眼圈,听着周围的“嗡嗡”声,盯着自己身上的大包怀疑人生:为什么?为什么蚊子总对我情有独钟?!《自然》杂志最新研究揭开真相:这与你的汗味有关!
随着气温回升,蚊虫活动逐渐活跃。4月7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扬州市疾控中心获悉,今年首波蚊已来袭,其中“花蚊子”较往年提前出现。疾控专家提醒,市民外出时需要注意防蚊,并及时清理室内外积水,阻断蚊虫孳生环境。
冬天寒冷的气温,并没有将蚊虫“团灭”,比如淡色库蚊能以成蚊越冬,它们会躲藏在避风、阴暗、潮湿、温暖的场所(如地下车库、楼梯下背面、空置房屋、厕所、假山、室内潮湿背阴面等),等到日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库蚊从“冬眠”状态复苏,飞出来找血喝,顺便找个水坑产卵。而
人类和蚊子作战多年,虽偶占上风,但从未彻底取胜。人类工具箱里的宝贝层出不穷,但蚊子也自有进化优势加持。目前还没有哪种办法可以彻底消除蚊子的危害,气候变化又给这战争增添了许多变数。
一要做好物理屏障防护。尽量选择配备有纱窗、空调的住宿环境,夜间睡眠推荐使用蚊帐。
防控登革热疫情需全民参与,通过“防输入、清蚊媒、早识别、快处置”的综合措施,降低大规模流行风险。公众应掌握防护知识,尤其重视旅行防护和家庭灭蚊,共同筑牢健康防线。
在我国,登革热主要由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白纹伊蚊主要以虫卵越冬。在雨水增多、气温逐渐升高的3月和4月,虫卵开始孵化,并最终化为成蚊。因此,为了更好地防控登革热,要及时开展孳生地处理和重要白纹伊蚊栖息地的成蚊灭杀工作,减少白纹伊蚊的繁殖基数,为今年登革热防控
春回大地之际,蚊媒传染病防控进入关键期。3月以来,禅城区全面推进春季爱国卫生运动,以“一周一主题”形式深化孳生地清理,从源头切断蚊虫孳生链。
这种蚊子不仅外表醒目,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病毒传播者”。白纹伊蚊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它们喜欢在水中产卵、生长。
越冬蚊的卵或幼虫会在适宜的环境中休眠,等待气温升高后孵化为成蚊。在我国,不同的蚊种有不同的越冬方式。
你知道吗?消灭一只越冬蚊,来年就能减少上千只蚊子。冬季是越冬蚊虫最脆弱的时期,范围相对集中且数量不多,是控制它们的好时机。近日,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专家提醒市民,抓住时机,消灭越冬蚊,有效降低次年蚊虫的密度和传播疾病的风险。
你知道吗?消灭一只越冬蚊,来年就能减少上千只蚊子。冬季是越冬蚊虫最脆弱的时期,范围相对集中且数量不多,是控制它们的好时机。近日,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专家提醒市民,抓住时机,消灭越冬蚊,有效降低次年蚊虫的密度和传播疾病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一种名为花蚊子的昆虫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困扰。花蚊子,学名白纹伊蚊,其起源于东南亚地区,后逐渐传播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冬天气温降到10度以下时,蚊虫停止繁殖且大批死亡,剩余的蚊虫会聚集到温暖、潮湿的场所隐蔽起来越冬,它们不食不动,新陈代谢降到最低水平,处于蛰伏状态,此时的蚊子就叫越冬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