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有望提速 多家上市公司协同布局
近期,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成果集中亮相,无论是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工程总装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启动,还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新一代“中国环流三号”,达成百万安培亿度H模运行,都意味着我国在可控
近期,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成果集中亮相,无论是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工程总装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启动,还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新一代“中国环流三号”,达成百万安培亿度H模运行,都意味着我国在可控
截至2025年5月30日收盘,国光电气股价报101.49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8.25元,跌幅7.52%。当日成交量为55971手,成交金额达5.77亿元。
最近一段时间,在资本市场上,#可控核聚变成为投资者口中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该板块的一些玩家如#雪人股份、#融发核电直接迎来了一波涨停。
超导材料是磁约束核聚变装置的关键。西部超导在低温超导线材研发上成果显著,为ITER提供材料,还参与“环流三号”核心部件研发。永鼎股份参股东部超导,布局高温超导带材,超导业务收入增长可观,还为“洪荒70”装置供材料。联创光电聚焦高温超导磁体系统,有试制成果,订单
独特的磁惯性约束路线 Helion采用场反转位形(FRC)结合脉冲磁压缩技术,而非主流的托卡马克或激光惯性约束。其第七代装置Polaris通过超导磁体(磁场强度达20特斯拉)和每秒1次的脉冲频率,实现了比前代快100倍的等离子体压缩速度,并直接通过电磁感应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