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原,这群人和风沙“掰手腕”
开沟、铺草、覆沙……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得镇,几十位治沙工人俯身于炙热的沙土之上,一寸一寸将稻草压入沙中,形成一个个规整的草方格沙障。汗水滴落在滚烫的沙粒上瞬间蒸发,只留下浅浅的盐渍。
开沟、铺草、覆沙……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得镇,几十位治沙工人俯身于炙热的沙土之上,一寸一寸将稻草压入沙中,形成一个个规整的草方格沙障。汗水滴落在滚烫的沙粒上瞬间蒸发,只留下浅浅的盐渍。
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我国毛乌素沙地治理率已成功突破80%,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正朝着2030年治理率100%的目标大步迈进。这一成就堪称世界荒漠化治理的典范,吸引了全球目光聚焦这片曾经黄沙漫天的土地。
“三北”工程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标志性工程。2023年6月6日“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启动,两年来,“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已完成各类建设任务超过1亿亩。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
连绵沙丘间,林业工作者开沟铺草、挥锹填沙,一锹锹将流动与半流动沙丘逐一分割围裹。用稻草压埋纵横交错的方格沙障,在沙德格苏木海流斯太嘎查治沙项目施工中织就2000亩的“锁沙网”。这些纵横交织的方格沙障,不仅能增大表面粗糙度、削弱风速,更为沙生植物的扎根生长创造了
浩荡黄河自黑山峡磅礴进入宁夏境内,397公里蜿蜒长河,以母亲河的深情滋养着卫宁平原的稻浪翻滚,孕育着银川平原的阡陌纵横,织就“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千古传奇。
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蜿蜒的沙丘间,60岁的刘再义蹲下身,用粗糙的手掌拨开沙粒,指尖触到了几簇坚韧的白色根系。
近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区域联防联治(蒙、陕、宁)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项目,记者看到帘状沙障制备机不断将就地取材的沙柳、芦苇编织成40厘米宽的“帘子”,再送入适应不同地形的各式沙障铺设机,像插秧一样让这些“帘子”在凹凸不平的沙地排布成“田字格”。
漠云治沙车是一款单压沙盘沙障铺设车。只需简单操作,就能将预铺的稻草、秸秆等材料迅速压入沙地,深度可达300毫米,设备的埋压深度可调节,可以适应不同沙地条件。一天之内,可以完成大约40亩沙地的沙障铺设工作。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绿洲沿线风沙线长达408公里,全县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荒漠化面积占88.18%,处于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生态区位特殊。
5月24日,13台承载着绿色希望的治沙设备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内蒙古宏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昌机械公司)生产基地出发,奔赴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境内的沙漠,投身荒漠化治理一线。
5月24日,13台承载着绿色希望的治沙设备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内蒙古宏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昌机械公司)生产基地出发,奔赴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境内的沙漠,投身荒漠化治理一线。
休牧结束后第一周,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一块半流动沙地上,参与打沙障的牧民多了起来。之前每天十几人,如今稳定在四五十人。按照计划,未来一个月,这里的2670亩沙地将打满沙障。
5月15日,位于通辽市扎鲁特旗的“三北”六期工程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区,多台大型设备的钢铁巨臂在沙丘间舞动,将起伏的沙地推平、重塑。工人们穿梭其间,弯腰固定沙障框架、搬运防沙材料,震耳的机械轰鸣声、劳动号子声和工具碰撞声,吹响了“治沙增绿、决战荒漠”的嘹亮号
苗木搬运、栽种、填土围堰、浇水……从3月中旬起,作为“三北”工程的核心战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全旗干部群众投身到义务植树活动中。预计到5月底,栽植树苗将超过5000万株,造林绿化面积达4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