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科普】低温烫伤:老年人的隐形敌人
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温度在45℃至50℃之间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慢性烫伤。这种烫伤在冬季高发,尤其常见于老年人、婴幼儿、瘫痪病人、糖尿病患者等感觉迟钝或反应较慢的人群。
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温度在45℃至50℃之间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慢性烫伤。这种烫伤在冬季高发,尤其常见于老年人、婴幼儿、瘫痪病人、糖尿病患者等感觉迟钝或反应较慢的人群。
每周安全播报,冬季警惕低温烫伤,低温烫伤是指50℃左右的温度在人体局部作用时间过长,使热力慢慢渗透进皮下软组织而引起的烫伤。低温烫伤是冬季极容易被忽视的烫伤,这种烫伤一开始并不容易被注意到,但一旦形成伤害,就会比较深。
低温烫伤在冬天很多见,不少人在使用电热毯、暖宝宝、热水袋等取暖时,容易出现低温烫伤。低温烫伤,是指50℃左右的温度在人体局部作用时间过长,使热力慢慢渗透进皮下软组织而引起的烫伤。低温烫伤,只需要44℃,并且持续6小时就有可能出现。
进入冬季,气温持续下降,各种“取暖神器”陆续登场,特别是电热宝、暖宝宝等因其使用方便、保温效果持久,备受人们的喜爱。但是你知道吗?这些“神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让我们的皮肤“很受伤”。合肥市二院整形修复烧伤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旋提醒,不能小瞧“这点温度”,有一种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