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荃:24岁嫁郁达夫,8年后惨遭离婚,24年后她等来一纸烈士证书
1920年,浙江富春江畔的一场婚礼,没有花轿鼓乐,没有宾客酒席,甚至连红烛鞭炮都省去了。
1920年,浙江富春江畔的一场婚礼,没有花轿鼓乐,没有宾客酒席,甚至连红烛鞭炮都省去了。
1938年深秋的丽水街头,一件绣着郁达夫墨迹的纱衫被高高挂在竹竿上,上书“下堂妾王氏改嫁前之遗留品”。
这段情感,狂热、残酷、无法回头——郁达夫与王映霞的爱情,不是故事中的“美满结局”,而是一个让人深思的悲剧。
王映霞可谓是郁达夫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两人之间那段以激情始却以悲剧终的情爱纠葛曾轰动一时,被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之一。当年郁达夫在沪上友人家中初识杭州美女王映霞时,一瞥惊鸿惊为天人,遂展开了强烈、真挚而又执着的攻势。为赢得王映霞的欢心,郁达夫写了
提到一代民国美女王映霞,必然会想到郁达夫,想到 “风雨茅庐 ” 的才子佳人与孤山鹤影 ,缠绵春愁的生怕情多累美人。《王映霞自传:一个知识女性的独立史》(岳麓书社2024年10月),以第一人称视角还原了王映霞这位民国传奇女性的半生风雨。这部自传不仅是王映霞个人命
那时的郁达夫,是典型的“文艺渣男”。他一边在日记里写满对妓女的隐秘情愫,一边用炽烈情书轰炸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为你我愿抛弃家庭、名誉甚至生命!”他像扑火的飞蛾,把爱情当作文学创作的燃料。与王映霞的“风雨茅庐”婚礼轰动全国,可这份浪漫背后,是原配孙荃挺着孕肚独
结婚登报,原本是很多年前的潮流,却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重燃热度。很多年轻人晒出自己的登报启事,一张新婚合照,几行深情誓言,嵌在规整的报纸版面中,颇有几分昭告天下的庄重。他们说,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了一种“复古纸质浪漫”。
1937年,大公报上猝不及防登上一则告示。一男子称,自己那与某君暧昧的妻子不知所踪,还卷走了细软、现银、票据等财物,但这不成问题,只是母亲和孩子甚是想念她,希望她能告知现居地址。
我对郁达夫是极度崇拜的,记得当年混文凭时,所写的毕业论文就是从他的文学作品《迟桂花》入手,探讨他的人生与文学轨迹的内容,一通地发挥后,居然也蒙混过关了,幸哉幸哉。
青春期是每个人从孩童成长为成人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变化最为剧烈的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孩子们往往会经历显著的身体与心理变化,面对这些变化,许多家长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助。